範兒範

位置:首頁 > 新聞熱點 > 百姓民生

直播讓古老非遺活起來

2017年被稱為“非遺直播元年”,直播讓古老的非遺“活”起來,以互動的方式進入現代生活。9月1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行動網路管理局指導,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大力支援,光明網、鬥魚聯合主辦的“非遺傳承與網路直播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與會非遺傳承人、文化界知名專家圍繞如何有效運用融媒體傳播手段,尤其是網路直播等新型傳播渠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方位傳播,推動傳統文化的“活態”發展,開啟非遺傳播新思路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直播讓古老非遺活起來

今年5月31日開始,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光明網、鬥魚直播團隊走入湖北、安徽、浙江等14個省份,深入非遺文化發源地,走訪國家級省級非遺技藝傳承人,推出移動直播30多場,向廣大網友展示了包括南京雲錦、龍泉青瓷、古琴藝術在內的多項世界級非遺專案,直播總覆蓋觀看人數近3000萬。同時,以移動直播為切入口,光明日報、光明網進行了以“致·非遺 敬·匠心”為主題的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有效傳播覆蓋使用者量達1.73億人次。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融媒體中心主任陸先高在致辭中表示,“致·非遺 敬·匠心”直播活動藉助新媒體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賦能,以年輕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走近網民,吸引網民,感染網民,讓冷門的文化“火”起來。未來,要進一步創新傳播手段,除直播外,還可以充分利用VR、AR等新媒體技術,同時要與非遺界的專家們合作,讓傳播更具系統性、邏輯性、針對性。

在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陳通看來,非遺是一個巨集大的體系,目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專案有1372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名錄的專案有39項。2017年被行業稱為非遺直播元年,直播+非遺成為最新的發展趨勢。非遺的教育和普及,與傳承人的態度和作為密不可分,希望更多傳承人可以參與到直播等方式的傳播中來,推動形成人人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

中央網信辦行動網路管理局副局長盧嵐則認為,網路直播作為移動端重要的新興業態,要主動適應、積極引領網路直播這樣一個新興輿論陣地,發揮網路直播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領域的正面作用。未來,要深入挖掘不同型別非物質文化遺產特點,結合網路直播的傳播規律進行有針對性策劃;不斷髮掘新的非遺傳承人,鼓勵他們通過網路直播開展非遺傳承與傳播。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蕭放認為,非遺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文化專案,而網路直播又是非常現代的媒體方式,目前直播非遺是一個嘗試的階段,今後還應不斷完善,多選擇大眾關心的非遺專案,提前做好準備,加深研究性以及文化影響力,只有這樣才能讓非遺“活”在大眾身邊。

(光明網記者 彭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