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儿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亲情友情

我对孩子发脾气了,只因我的内心充满“两个字”

昨天又冲孩子发脾气了,而且态度非常粗暴。孩子闷闷不乐了很久,晚上睡觉再也不靠近我。起因非常简单,只是孩子在卫生间洗澡时玩水,我去看看情况,孩子淘气地用小盆子浇了一盆水在我身上,洗完澡刚换的干净睡裙,从上倒下,从里到外,湿了个透彻。我当时就变脸了,孩子们无知无觉,依然哄笑着用拖鞋扔我,滴着水、湿哒哒的拖鞋甩在了我的手臂上、背上,我再也绷不住,粗暴地夺过他们手上的东西,大吼了一顿。

我对孩子发脾气了,只因我的内心充满“两个字”

胡乱地给孩子洗了几下后,我把孩子交给了老公穿衣服,自己收拾卫生间。边收拾边反思,只是孩子的小淘气罢了,换件衣服就好,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呢?为什么不顺势和孩子玩玩打水仗呢?我想是因为我心里有了一些刻板的“应该”,破坏了我平静的心田。后来有一件睡衣就是找不到了。随着一遍又一遍的寻找,我心里越来越焦躁。这时,我心里产生的第一个“应该”就是,孩子睡觉一定要穿睡衣,不然就不舒服。其实穿穿其他的宽松衣服怎么了?不也很好吗?为什么非要费劲地去寻找一件怎么也找不到的睡衣呢?再说,还有其他的睡衣可以替代啊,为什么非要找这件呢?就为了双胞胎要穿一样的吗?

我对孩子发脾气了,只因我的内心充满“两个字” 第2张

放弃寻找睡衣后,我来到卫生间发现孩子在玩水,同时还把卫生纸弄得到处都是,这时我又产生了第二个“应该”,卫生间应该只是洗澡的地方,不能干别的麻烦我的事情。可是卫生间对于孩子来说,可不是洗澡的地方,恰恰是他们最喜欢的玩水的地方。我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衡量孩子。后来我终于爆发了。我比孩子先洗,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我觉得新换的干净衣服“应该”保持,不能再换衣服了。可我明明知道给两个淘气的孩子洗澡,想一点都不弄湿衣服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提前洗了,并且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刻板期待,导致了今天冲突的爆发。

    为什么生活中我们要预先抱着那么多的“应该”呢?一旦抱着必须怎样的“应该”,就很容易因为事情没有按照你的想法走,而情绪失控。其实,现在家庭里很多都是老人帮助照看孩子,老人的到来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但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矛盾。其中一个很主要的矛盾就是两代人育儿的理念不同而造成的冲突。

我对孩子发脾气了,只因我的内心充满“两个字” 第3张

妈妈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从怀孕就开始关注育儿,看了很多育儿的书和文章,育儿理论装了满满一肚子。这是好事,让孩子从出生就接受更科学的教养,但是妈妈们何尝不是接受了一个又一个的“应该”,就像雷打不动的天地法则,不可撼动!当老人的教养方式和妈妈们的这些“应该”不符时,妈妈们就被不执行那些“应该”所产生的后果深深困扰,并伴随着巨大的焦虑,好像那些严重后果可预见地会出现在孩子身上。

我对孩子发脾气了,只因我的内心充满“两个字” 第4张

深爱孩子的妈妈们当然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于是,天然的母性的助力,让妈妈们化身斗士,为了孩子,不惜和全世界开战。当然,开战的结果,是家里硝烟四起,纷争不断。再温柔的妻子,再孝顺的女儿,这个时候也都变成了呲牙咧嘴、护崽的母兽。妈妈成了全家人都批判的对象,成了家里矛盾的焦点。深爱孩子的妈妈,恰恰成了孩子生活氛围最大的破坏者。

老公应该在情人节买礼物,所以如果老公忘了,你就会非常生气。孩子应该吃青菜,所以当孩子拒绝吃青菜是,你就会强制孩子吃,孩子又哭又闹。我工作这么努力,老板应该嘉奖我,所以当老板不但没嘉奖你,反而指出你工作中的问题时,你就非常接受不了。从现在开始,找一个本子,把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和冲突,事后都做一个反思,看看让自己不愉快的原因在哪里?有多少是因为自己事先做了“应该”的心理预期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