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儿范

位置:首页 > 养生 > 健康养生

什么是糖心病,拿什么拯救你糖心病

什么是糖心病 拿什么拯救你糖心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在糖和脂肪等多代谢紊乱长期得不到纠正的基础上,在心脏所发生的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其中大血管主要是位于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即所谓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微血管是指心肌内的微小血管,即所谓的糖尿病心肌病;支配并调控心脏运动的自主神经形态、功能异常可导致心律紊乱。

这些都会导致心脏功能的障碍而影响健康,而其中又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所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因冠心病事件而住院的患者中,一年内的死亡率在糖尿病患者是没有糖尿病人群的2至4倍。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可以上述三种损害的单一情况出现,也可三者交叉混合。患者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呈非特异性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失眠、多汗、心悸等。有的容易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发绀等。多数经常有心肌缺血的症状,胸闷、憋气、胸骨后疼痛等。但糖尿病患者常有无痛性心梗,除无胸疼外,可有胸部不适、冷汗等症状,此时要排除低血糖,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当病人由卧位到站立时,出现头晕、心悸、大汗、眼前发黑,或突然晕倒等不适。这是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时的一种表现。糖尿病性心脏病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

由于死亡率较高,糖尿病性心脏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性心脏病本身,而是至今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糖尿病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不知道糖尿病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脂、血压,还要及时纠正体内的高血黏、高血凝、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这正是预防糖尿病性心脏病要注意的,一定不要看病时仅仅查一下血糖,特别是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想方设法把上述其他指标都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至少也要严格控制最常见的“六高”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高血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等,才能减少或减缓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与心脏病关系密切

糖尿病性心脏病,简称“糖心病”,是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糖尿病跟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据调查显示,8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同时,60%~70%冠心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糖。

过去人们对糖尿病的心脏病变认识大都局限于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然而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心脏病绝非单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事实上,糖尿病心脏病变可更多累及心肌、营养心肌的小血管及自主神经。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心脏病呢?

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比一般人罹患冠心病的几率高2~3倍。究其原因,主要是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加重了心肌微小血管病变,小血管内膜增生加剧,继而心肌缺血、缺氧直至冠心病。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支配心脏的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有不同程度损害,使心脏对各种信息的感受、传递和支配功能钝化甚至丧失。简单来说,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不仅容易得病,还常常“反应迟钝”。

而且,由于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患者脂质及蛋白质糖化与氧化过程势必加剧,而这一过程会促使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也正因为如此,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刚被诊断就已经有冠心病。在糖尿病易患人群中,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最早出现的变化,可发生在临床糖尿病之前15~25年。胰岛素抵抗与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有关,它可在临床糖尿病出现前许多年就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糖尿病可加速任何年龄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后,管腔部分或全部被阻,导致靶器官缺血、缺氧产生病变。如病变阻塞在冠状动脉,即引起冠心病。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和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前者一般多支冠脉血管受累,而且病变弥散广泛,有更多的斑块和血栓形成。

心脏损害“悄无声息”

糖尿病对心脏的损害常常是悄无声息的,其特点可以概括为3个字:高、隐、难。

高,即发病率高。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脏病的时间早、发展快。

隐,指患者大多没有心绞痛症状。即使发生心肌梗死,患者可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力衰竭等,却没有心前区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将会出现生命危险。

难,是治疗上有困难。这是因为冠心病伴随着糖尿病而生,治疗上可能互相干扰。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尤其是心力衰竭时,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严重的低血糖也可以诱发心肌梗死;由于心肌存在病变,使抗心率失常的药物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什么是糖心病 拿什么拯救你糖心病 第2张

早期也有“蛛丝马迹”

“糖心病”包括心脏和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冠心病,尤以冠心病为多见。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多汗、心悸,容易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胸骨后不适等。因此,尽管糖尿病对心脏的损害“悄无声息”,但即便是早期,也会有一些“蛛丝马迹” 可寻。

静息时心动过速

静息时心动过速是“糖心病”常见的一种早期表现。患者可在早晨觉醒时自测心率,心脏受累者在休息状态下每分钟心率常大于90次,甚至可高达130次。

这是因为,心脏本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使心率加速,副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从而调节和协调心率,以适应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糖尿病性心脏病变早期常先损害副交感神经,故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心率遂增快;到了糖尿病晚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都受损害,心脏几乎完全失去神经支配,心率则相对固定。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在“糖心病”患者中也较常见。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当患者由卧位到站立时,出现头晕、心悸、大汗、眼前发黑或突然晕倒等不适。正常人体位变化时,人体可通过提高血管紧张度和心排出量,从而使血压维持正常。糖尿病患者由于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受损,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管张力,就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测量患者从卧位起立时的血压,如果收缩压下降大于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就可确诊为体位性低血压。

不典型心绞痛

不典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远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高达30%~50%。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进而影响患者的感知功能,所以不少患者在出现心梗的时候,并不会感觉到心绞痛。

这种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甚至可无任何症状,常易漏诊或误诊,所以危害性更大。

猝死

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功能紊乱,“糖心病”患者可因各种应激、感染、手术麻醉等导致猝死,表现为严重心率失常或心源性休克,患者仅感短暂胸闷、心慌,随后迅速发展为严重休克或昏迷状态以至死亡。

冠脉造影是重要诊断方法

怎样才能诊断“糖心病”呢?除相关症状外,可进行必要检查。

如果你有糖尿病,又有胸闷、心慌等症状,通常做个心电图检查可能就能确诊。但有时候出现症状,心电图都没测出来什么,可能过几个小时又测出来了,这样可以再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看心律紊乱的情况。

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看心脏大小、收缩力及心排血情况。

冠脉造影能准确判断是哪种心脏病,确定血管的具体情况,比如哪条血管坏了,可以做支架或者做搭桥手术。

这些检查通常要一步一步地进行。第一要做心电图。如果入院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再做动态心电图。如果患者情况很严重,高度怀疑是冠心病,就应该直接做造影,以便紧急手术。

多管齐下,合理调控

糖尿病治疗一般都是以降糖为主要目的。不过,单纯降糖并不能减少糖尿病并发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只有有效地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多管齐下,才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这里,我们结合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标准化诊疗程序,为糖尿病患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做到这些,将会大大阻止“糖心病”的进程。

定期检查

首先,必须定期做心电图等心脏相关检查。由于糖尿病造成的神经病变,患者对疼痛不敏感,很多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感觉轻微憋闷,这使他们容易忽视自己的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造成猝死等严重后果。所以,不管是否有胸闷、胸痛等症状,都要定期做心电图等检查,必要时可能还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什么是糖心病 拿什么拯救你糖心病 第3张

合理降糖

积极控制血糖,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应<6.1 mmol/L(毫摩尔/升),HBA1C(糖化血红蛋白)应≤6%。

对糖心病患者而言,降低心脑血管病危险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标。但需要提醒的是,“糖心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越早越好,治疗中要尽量避免低血糖。对于冠心病患者,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加危险,因为低血糖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降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糖尿病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例如,用格列酮类药物时要提防水肿的出现,预防心衰发生。

控制血压

控制血压不仅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还能减少肾病发病率,可谓一箭双雕。

关于如何使用药物干预来控制血压,可以到正规医院咨询心内科医生选择个性化方案,在此不再赘述,只提醒一点: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20/80mmHg(毫米汞柱)以内。当然,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做到的,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血压,主要包括减轻体重、限盐、少饮酒、戒烟。

调节血脂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治疗的首要目标。控制血脂的首要目标是LDL(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对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来说应该力争降到更低。同时,争取HDL(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 TG(甘油三酯)<2.2 mmol/L。

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的摄入对于调节血脂至关重要。饮食控制是一个重要方面。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患者,应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及肝、脑、肾、肺等动物内脏,骨髓、蛋黄、蟹黄、鱼子、动物脂肪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墨鱼、鳗鱼等;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同时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糖和甜食。建议多吃蒜、葱、蕈类、海带、蔬菜、豆类等。如饮食控制无效,则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调脂药物。

阿司匹林抗凝

血液中的血小板有促使血凝块形成的作用,这在受到外伤时是好事。可是,当血凝块形成于变狭窄的血管之中,事情可就不那么妙了,冠心病及卒中就是这么造成的。相比普通人,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更有“黏性”,更易于形成血凝块,而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可以让血小板变得不那么“黏”。

凡是出现过心脏病发作、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心绞痛、周围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病变,或有过血管成形术及其他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几率。对于这类人群,服用阿司匹林是必须的。建议75~150毫克/日。

假如没有过心血管疾病史,但是具备以下危险因素中的任何一项,也推荐服用阿司匹林:(1)年龄超过40岁;(2)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3)高血压;(4)吸烟;(5)胆固醇水平超标;(6)有肾病早期征兆。

具有以下情况者则不能服用阿司匹林:(1)对阿司匹林过敏;(2)有出血倾向;(3)正在进行抗凝治疗;(4)近期有过胃肠道出血;(5)活动期肝病的患者。此外,对于30岁以下患者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21岁以下患者则禁用,因为有可能增加“雷尔氏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注:雷尔氏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脑病综合征,多见于未成年人。

预防性用药

2型糖尿病合并有冠状动脉性疾病危险因子的患者也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若已有冠心病,且左室功能受损,即使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正常,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也是有益的。若是诊断明确的无症状性冠心病,应及早治疗,预防心肌缺血。

适当运动

根据病情许可,最好每周有3次以上、每次持续30~60分钟的中等程度活动(如走路、骑自行车等)。

良好心态

良好心态是战胜疾病的法宝,这一点对任何患者都适用。虽然说,一想到心脏病和糖尿病都要长期治疗,没有哪个患者能开心起来。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坦然接受,同时要看到希望,早期诊断糖尿病后,和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其严重并发症是可防的,并不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患者要有信心和恒心,积极配合治疗。先从心理上战胜疾病,才可能真正在生活中战胜它。

什么是糖心病 拿什么拯救你糖心病 第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