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儿范

位置:首页 > 养生 > 常见疾病

中医望闻问切之望面色

中医望闻问切之望面色

望面色就是观察面部颜色与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颜色就是色调变化,光泽则是明度变化。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诊。五色诊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面部五色诊和全身五色诊称望色,但由于五色的变化,在面部表现最明显,因此,常以望面色来阐述五色诊的内容。望面色要注意识别常色与病色。

一、看常色

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

1、主色

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一致。中国人属于黄色人种,一般肤色都呈微黄,所以古人以微黄为正色。在此基础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较黑、稍红等差异。

2、客色

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叫做客色。例如,随四时、昼夜、阴晴等天时的变化,面色亦相应改变。再如,由于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变化,也可引起面色变化,也属于客色。

总之,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

二、察病色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皆以明润含蓄为佳,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枯槁不泽,称为“恶色”。一般通过病色观察人体疾病,如“五色主病”有青、黄、赤、白、黑五种。现将五色主病分述如下。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青色,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常见青色。肝病血不养筋,则肝风内动,故惊风(或欲作惊风),其色亦青。

面色青黑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内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

小儿高热,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唇四周明显:是惊风先兆。

2、黄色

主湿证、虚证。黄色是脾虚湿蕴的表现。因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

面色淡黄僬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虚弱。

周身皮肤及白睛泛黄者称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瘀阻所致。

3、赤色

主热证。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

热证有虚实之别。实热证,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嫩红。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多为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

4、白色

主虚寒证、血虚证。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血脉空虚,均可呈现白色。

面色白而虛浮:多为阳气不足。

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营血亏损。

面色苍白:多属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

5、黑色

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则面色黧黑。

面黑而焦干:多为肾精久耗,虚火灼阴。

眼眶周围色黑: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证。

面色青黑且剧痛者:多为寒凝瘀阻。